关税是什么?为什么川普又对中国加税?

本文共计 2.62k 字,阅读约需 9 分钟

最近和在美国做进出口贸易的朋友聊天,才发现他已经暂停了从中国的进口业务,改为通过转口或从其他国家进口。他的原因很直接:美国又加关税了,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,生意根本做不下去。

受到这事影响,我也赶紧下单了台新 Mac —— 深怕再拖一拖,加税落地,价格上涨,吃亏的还是我们这些消费者。

这也激起了我的好奇心:关税到底是怎么回事?为什么美国总喜欢拿它说事?对我们普通人又有多大影响?

过去几周,我做了一些调研,整理出一篇入门科普,希望能帮大家看懂“关税”背后的逻辑。

一、关税是什么?从“过路费”到地缘武器

1. 什么是关税?

关税(Tariff),本质上是政府对跨境流动的商品征收的税。可以理解为一种现代版的“过路费”或“保护费”。

例如,你从国外买了一双运动鞋,商品进入中国海关时,国家会按照这双鞋的申报价格收一笔税,这就是关税。

2. 它有哪三种主要功能?

作用说明
财政收入早期国家重要收入来源,现在对发展中国家仍然重要
贸易保护提高外国商品价格,保护本国企业和产业
政治博弈工具加税威胁或制裁他国,比如特朗普时代的“贸易战”

📌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,关税已不仅仅是“税”,而是一项综合性的国家政策工具,具有强烈的战略属性。

二、美国与关税: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

1. 关税是美国的“老朋友”

  • 美国建国初期,联邦政府没有征个人所得税,几乎所有财政收入都靠关税
  • 南北战争的一大诱因,也是南方反对北方制定的高关税政策(保护北方工业,伤害南方农业)。
  • 所以说,美国对关税的依赖,不是特朗普时代才有,而是“祖传的”。

2. 特朗普:用关税“治理国家”

  • 自2018年起,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发起了四轮关税行动
  • 覆盖超过3,600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。
  • 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平均关税从3.1%提升到21%(来源: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, 2020)

3. 他为什么能“说加就加”?

美国的法律给总统提供了很多“单边加税”的武器:

法律条款允许总统以……为理由加税
301条款对贸易伙伴实施报复性关税
232条款以“国家安全”为由加税(如钢铁、铝)
IEEPA法案紧急情况下,加税、冻结资产、禁运(曾用于打击芬太尼)

三、新一轮关税风暴:只是“川普作秀”吗?

在 2024 年的竞选中,特朗普提出了更激进的加税计划:

  • 对中国商品最高加征 125% 关税
  • 对加拿大、墨西哥等邻国征收 25% 关税,理由是“毒品和非法移民”
  • 提出全球10%基准关税,只因“其他国家占了便宜”

📌 这些言论固然有“竞选作秀”成分,但也反映出美国正在把“关税”作为国家政策常规工具使用。

四、美国为啥总要加关税?表面 vs 深层逻辑

表面理由(官方说法)

理由举例
贸易逆差太大中国对美出口远超美国对中出口
保护制造业就业促进“制造业回流”
国家安全问题涉及芯片、稀土、芬太尼等敏感领域

更深层次:美国的“三重困境”

1. 特里芬难题:美元霸权的副作用

  • 美国作为“世界货币发行国”,必须持续输出美元(即从他国买买买),以满足全球美元需求。
  • 这就导致了长期贸易逆差和制造业空心化

✅ 维持美元霸权,必须牺牲制造业 —— 这就是“特里芬难题”。

2. 铁锈带选票与民粹需求

  • 美国中部传统制造业地区长期失业率高、经济停滞。
  • 特朗普的基本盘是这些“铁锈带”的工人阶层。
  • “对中国加税”能唤起他们的被剥夺感 + 民族主义情绪,是政治操作利器。

3. 财政赤字高企,需要“隐形加税”

  • 美国国债已超34万亿美元(截至2024年末,来源:US Treasury)。
  • 关税不仅是贸易政策,也是一种对国内消费者征税的手段,增加财政收入而不直接加所得税。

五、关税到底有用吗?争议很大

正面观点反面观点
短期保护制造业扭曲价格机制,降低资源配置效率
增加政府收入加重企业和消费者负担
政策博弈工具破坏全球产业链协作

📌 根据2021年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(CBO)报告,上一轮贸易战中,93%的关税成本由美企和美国消费者承担,而非中国出口商。

六、谁在为关税买单?消费者和企业

尽管人民币贬值等因素在短期内可抵消部分关税影响,但长期来看:

  • 美国消费者承担大部分成本,体现在商品价格上涨;
  • 中美企业都要在利润、产能、供应链上做出牺牲;
  • 全球贸易环境变得更不确定,供应链加速“去中国化”。

📌 关税是一种“看起来打别人,实际上打自己和全球市场”的武器。

七、小结

美国不断挥舞关税大棒,表面上是打击对手,实质上是试图用强权手段应对其结构性难题

  • 美元霸权带来的副作用
  • 产业空心化与民粹化
  • 高赤字、高债务财政失衡

而在这个过程中,中国只是最方便出手的“假想敌”罢了。

未来无论是谁当总统,关税这个工具只会更常用、不会消失,这正是全球“去全球化”和地缘政治分裂的缩影。

附录 | 小白看懂关税、美元体系和美债逻辑

关税术语解释

术语简单解释
关税国家对进口商品征税
基准关税默认适用的标准税率
对等关税对等回应他国的关税政策

SWIFT 是什么?

  • 全球银行之间安全转账用的“信息系统”。
  • 本身不转钱,只发“指令”。
  • 类比:银行界的“快递物流系统”。

布雷顿森林体系

  • 1944年确立的全球货币制度,美元和黄金挂钩,其他货币跟美元挂钩。
  • 奠定了“美元霸权”的基础。

特里芬难题

  • 世界想用美元,美国就得不断输出美元(买买买)。
  • 但美元太多,会削弱其信用。
  • 是“美元全球化”与“美国自身利益”的矛盾。

美债的全球作用

  • 吸收全球多余美元,是美元信用锚。
  • 提供美国政府低成本融资。
  • 和美元构成闭环:“美元 → 买美债 → 美国再花出去”

如你所见,关税远不是一个“经济问题”这么简单,而是政治、财政、货币、国际秩序交织的节点。

类似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